二萬以年來東亞古氣候變化與農耕文化發展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楊曉燕(3) |
2020年 |
狀態相關非飽和土本構關系及應用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戴福初(3) |
2020年 |
自主可控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陳榮國(3) |
2020年 |
氣候變化對我國東部季風區陸地水循環與水資源安全的影響及適應對策 |
大禹水利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夏軍(1)莫興國(7)占車生(9) |
2020年 |
資源-環境-貧困多尺度診斷關鍵技術精準扶貧應用研究 |
測繪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葛詠(1) 王介勇(4)李寶林(5)馮險峰 (7)任周鵬(8) |
2020年 |
黃河中游生態脆弱區分區量化綜合治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
大禹水利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許炯心(2) |
2020年 |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理論方法及應用 |
重慶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張文忠(1)余建輝(2)李佳洺(3) 沈鐳(4) 孫威(9) 王成金(10) |
2020年 |
黑龍江省近百年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氣候效應及機制 |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張學珍(3) |
2020年 |
北方特大城市雨洪資源利用與災害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 |
大禹水利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桑燕芳(6) |
2020年 |
黃土高原土壤有機碳過程、格局和區域響應研究 |
陜西省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付曉莉(3) 賈小旭(4) |
2020年 |
美麗鄉村建設的湖州模式 |
梁希林業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封志明(8) |
2020年 |
多源數據農業干旱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 |
安徽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唐榮林(2) 姜亞珍(7) |
2020年 |
用水緊缺區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關鍵技術及應用 |
大禹水利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裴亮(3) |
2020年 |
寒地農業生產三大氣象災害遙感監測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 |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劉榮高(6) |
2020年 |
黃土丘陵區退化草地恢復過程及其碳氮效應 |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賈小旭(4) |
2020年 |
川藏特殊地質地貌區輸變電工程關鍵技術、裝備研制及工程應用 |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蘭恒星、伍宇明、李朗平 |
2020年 |
流域復雜水環境系統動態優化調控及應用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王月玲(7) |
2020年 |
高精度邊境管控地理信息資源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 |
測繪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諸云強(6) |
2020年 |
城市黑臭水體大范圍遙感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 |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葉虎平(10) |
2020年 |
河流水生態健康“監測評價-系統-管控-修復示范”成套技術應用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張永勇(15) |
2020年 |
砒砂巖與沙復配成土造田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劉彥隨(3) |
2019年 |
地理點過程的模式提取理論、方法與應用 |
測繪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裴 韜(1) 周成虎(2)宋 辭(3) 劉盛和(4)陳 潔(5) 馬 廷(8)杜云艷(10) |
2019年 |
黃土高原溝道土地綜合整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
國土資源科技獎 |
一等獎 |
劉彥隨(1) 李裕瑞(3)龍花樓(4) 陳玉福(5)王介勇(7) 李玉恒(11)周 揚(12)劉正佳(13)楊園園(14)王永生(15) |
2019年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對全球變化的響應機理、格局及其效應 |
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 |
一等獎 |
張揚建(1) 朱軍濤(2)余成群(3) 叢 楠(6)鄭周濤(7) 孫 維(8)田 莉(12) |
2019年 |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生態與氣候效應監測模擬關鍵技術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邵全琴(1) 劉紀遠(2)樊江文(3) 鄧祥征(4)陳報章(6) |
2019年 |
國土空間優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國土資源科技獎 |
一等獎 |
周成虎(2) 蘇奮振(5) |
2019年 |
典型化工類污染場地修復關鍵技術及應用 |
環境技術進步獎 |
一等獎 |
廖曉勇(2) 李 尤(8) |
2019年 |
濱海農田鹽漬土肥力快速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武蘭芳(2) |
2019年 |
大數據支持下的城市人群出行活動探測與時空服務關鍵技術 |
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裴 韜(2) |
2019年 |
城市生態系統 服務功能評估與提升技術及應用研究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張 彪(2) |
2019年 |